资料列表:
31分钟公开课+有声PPT课件+教案+说课稿+说课PPT
提示:PPT里面音乐可以直接播放,无需音频文件。
资料预览:
设计意图:
我发现《好饿的毛毛虫》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则绘本故事,孩子们对毛毛虫变蝴蝶这一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于是,我选用了一段活泼有趣的手风琴版《胡椒粉波尔卡》,设计了这样一个韵律活动。
活动目标:
1.初步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情绪,喜欢并能积极参与韵律游戏。
2.能认真倾听音乐,并根据故事情节合理创编新动作。
3.能积极大胆地参与游戏,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,明白必须经
过努力才能破茧成蝶的道理。
活动重点:
感受和理解音乐,能较准确而有节奏地进行韵律表现。
活动难点:
根据情节需要,大胆、自主地创编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与
理解。
活动准备:
经验准备: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。
课前准备:PPT课件、彩带棒每人一根。
活动过程:
一、故事导入激发兴趣
指导语:这是一条超级爱吃小饼干的毛毛虫。今天,老师就给你
们讲讲它的故事。
二、熟悉音乐,初步体验故事情境中音乐与动作的有机结合
1、播放PPT,师讲述故事第一段:小时候的毛毛虫住在一个小小的蛋里,它睁开眼睛开始了一天的活动,让我们看看它都干了些什么事情?
2、师示范律动,幼儿观察:律动里毛毛虫做了哪些事情,分别做了几次?(敲蛋壳—吃饼干—敲蛋壳—吃饼干—伸懒腰—跳毛毛虫舞)
3、师幼第一次完整律动,熟悉音乐的结构特点。
三、故事引导,幼儿根据对故事和音乐的理解进行自主创编,进
一步熟悉音乐
(一)播放PPT,师讲述故事第二段并提问:第二天醒来的毛毛虫怎样才能穿过这些高高矮矮的树枝呢?
1、引导幼儿运用手臂和身体创编毛毛虫穿越树枝的动作。
2、敲蛋壳动作替换成穿越树枝的动作,师幼共同律动,提醒幼儿注意动作的节奏感,穿越树枝的动作和吃饼干要交替进行。
(二)播放PPT,师讲述故事第三段并提问:第三天醒来的毛毛虫长大了一些,可它怎样才能渡过这条小河呢?
1、引导幼儿想象各种过河的方法并创编动作如:各种游泳的动作、划船的动作……
2、穿越树枝的动作替换成过河动作,师幼共同律动,提醒幼儿毛毛虫长大了一点,可以站起来律动了,游或划得时候不要碰到其他
小朋友。
(三)播放PPT,师讲述故事第四段并提问:第四天醒来的毛毛虫长得更大了,还发现了和它长得一模一样的毛毛虫,它们是怎么打招呼的呢?它们又会一起跳怎样的毛毛虫舞呢?
1、引导幼儿创编打招呼的动作和两人配合的毛毛虫舞。
2、替换新动作,师幼共同律动,提醒幼儿注意同伴之间配合的默契。
(四)、播放PPT,师讲述故事第五段并提问:第五天醒来的毛毛虫快要变成小胖子了,也遇到了更多和它长得一模一样的毛毛虫,它们排着队爬到更高更安全的树上静静地待了两天,接着有的毛毛虫会吐出丝线把自己缠起来,挂在树叶的下面;有的还会用丝线给自己建一所“小房子”,然后等待奇迹的发生。
1、引导幼儿利用彩带棒创编毛毛虫结茧的“丝带舞”动作。
2、师幼共同律动:
①引导幼儿跟音乐节奏走成一排,并在吃饼干时停下来做动作。
②在毛毛虫舞部分替换成“丝带舞”。
四、“破茧成蝶”,情感升华
师继续讲述故事:毛毛虫太累了,在“小房子”里变成蛹,安心的睡了,两周后的一天,它咬开小房子,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。
1、师小结:原来经过那么多的努力真的可以变成美丽的蝴蝶!
2、幼儿跟音乐跳蝴蝶舞出活动室。
五、活动延伸
可以在表演区开展“毛毛虫变身秀”活动,在美工区设立“《好饿的毛毛虫》连环画创作坊”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