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载必看:
本课是希沃白板课件,不是PPT,不能转PPT,电脑安装希沃软件即可播放哦、
视频有水印,不影响观看效果。
资料列表:
25分钟课堂实录+希沃白板课件+教案反思
中班社会《二维码大探秘》
设计意图:
随着时代的更新发展,科技也在不断地进步,许多优秀的电子信息技术应应而生,尤其是现在活跃在人们生活中的一个方便安全的软件——二维码,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。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,常常会接触到手机二维码,例如去超市买东西可以刷二维码,吃饭可以刷二维码,疫情以来盛行的健康码等等,在我们的角色游戏中看到孩子们也很自然的拿手机刷二维码付款。二维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,二维码作为社会交际的一种现代软件,有必要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其特点及作用。同时,通过为设计二维码来感受祖国的强大和高速发展,培养幼儿的爱国情绪,激发幼儿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。
活动目标:
1.认识二维码,了解二维码的特点和作用,知道二维码给生活带来的便利。
2.愿意动手操作,尝试制作属于自己的二维码。
3.感受祖国的强大和高速发展,萌发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。
活动准备:
1.经验准备:幼儿对二维码有一定的认识,让家长周末带领幼儿观察了解生活中的二维码,积累对二维码的生活经验。
2.物质准备:
(1)《百变二维码》PPT课件。
(2)知识动画视频《二维码的秘密》。
(3)二维码图纸人手一张、勾线笔、水彩笔、幼儿头像照片等。
活动过程:
一、以情景导入,激发幼儿活动兴趣。
(一)播放图图购物情景,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支付。
1.引导语:大耳朵图图想吃好吃的棒棒糖,可是没有带钱,该怎么办呢?
2.鼓励幼儿联系生活经验,引出手机扫码支付。
师:是的,如果没有带钱,我们可以选择用手机扫码支付,大耳朵图图刚好带了手机出门,扫码成功后,图图开心地吃上了好吃的棒棒糖,谢谢小朋友们想的好办法。
(二)出示二维码图片,引导幼儿观察二维码的特征。
1.引导语:刚刚图图扫的是什么码?(二维码)你们都在哪里见过二维码?它有什么作用呢?
2.小结:二维码是一个近几年来流行的一种编码方式,最常使用的移动设备是手机,我们经常去商店超市购买东西需要用到二维码支付,还有买菜、吃饭等都可以用二维码支付。
二、观看《二维码的秘密》,进一步了解二维码的结构和作用。
(一)引导语:二维码上的大方块和小方块代表什么?科学家们是怎么设计出的二维码呢?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。
(二)师幼共同讨论二维码的组成。
1.师:二维码主要是什么颜色?(黑色和白色)黑色、白色各代表什么?(黑色表示1,白色表示0)二维码上面三个大方块是做什么用的?(是扫码时用来定位的)
2.小结:二维码是在一个方形的框内,由黑白不同的图形分布组成的,大多数是白色底,黑白色方块交错。
(三)出示图片,感受生活中的二维码。
师:二维码存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,它都出现在哪些地方呢?
(四)课堂小游戏:大海里的朋友
1.引导语:大海里的海洋朋友们,听说了神奇的二维码,也都制作了漂亮的二维码,我们看看都长什么样?你能一眼就认出哪个二维码是哪个动物朋友的吗?从哪里看出来的呢?
2.请个别幼儿将二维码送还给每个小动物。
3.小结:原来二维码不仅是黑白色的,也有一部分二维码是彩色的,而且在二维码的中间位置加上自己的照片或者独特的图片标记,我们一眼就能知道这是谁的二维码。
三、尝试设计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二维码,体验创作的乐趣。
(一)出示图图和老师的二维码,提出小组设计任务卡。
引导语:图图和老师也有自己的二维码了,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当设计师,来给自己设计一个漂亮的、独特的二维码呢?
(二)展示二维码制作材料,提出制作要求。
师: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可爱的二维码背景图,黑色勾线笔、水彩笔、小朋友们的头像照片,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背景图,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装饰,并将自己的头像黏贴在二维码上,看看谁的二维码最漂亮!
(三)幼儿自主选择材料,开始设计二维码。
四、展示分享二维码,感受制作完成的成就感。
(一)引导语: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二维码?你是怎么设计的?
(二)总结:小朋友们设计的二维码都很漂亮,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二维码能不能扫码成功呢?让我们回教室试一试吧!
活动反思:
本节活动题材选择新颖,符合现代科技发展,二维码和
我们生活息息相关,生活中到处都有二维码的存在,通过展示不同图案的二维码,让幼儿观察、发现图形的特点,并用自己的语言从形状、颜色等方面来描述二维码的样子。教师结合幼儿的认知进行总结,从而使幼儿对二维码有初步了解,并通过视频“二维码的组成”来巩固对二维码组成的认识,加深印象。
活动中幼儿虽然能够说出自己在哪里见过二维码,但由于接触得较少,对二维码应用的具体意义理解得还不够。教师通过出示二维码在生活中具体应用的实例图片,让幼儿不仅能够认识到二维码的应用之广,更能了解二维码存在的意义。并通过情景式贯穿其中,增设了游戏,使活动增添趣味性、游戏性,让幼儿在玩中学,在学中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