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料列表:
34分钟视频+PPT+教案+音乐+点评
资料预览:
不同的我
活动名称:不同的我
倾向领域:社会
活动目标:
1、知道我是人群中的一个,理解不同场合中“我”的不同角色。
2、能准确地用词,完整地表达角色变化。
活动准备:
材料准备——教具:PPT课件、房子背景、计分板
学具:场景图片
活动过程:
一、家里的我
1、出示“我”的图片,自我介绍:我是小美,在我家里有许多家人。
2、出示“家”的图片:这是我的家,我的家里会有谁呢?
(1)出示爸爸妈妈的图片,
提问:这是小美的谁?
小美是爸爸妈妈的谁?
(2)出示爷爷奶奶、外公外婆的图片,
提问:爷爷奶奶是爸爸的谁呢?
外公外婆是妈妈的谁呢?
那么,小美是爷爷奶奶的谁?是外公外婆的谁呢?
小结:家里的人真多,家里的人对小美都有不同的称谓。小美是爸爸妈妈的女儿,是爷爷奶奶的孙女,是外公外婆的外孙女。
二、出门的我
师生共同解读:
1、 出示地铁站的标志,
提问:看,小美来到了哪里?
在地铁站里小美是谁呢?
2、 出示医生图片,
提问:小美看见了谁?
这时小美是谁呢?
小结:小美在地铁站里她是乘客,在医生眼里她是病人。原来,来到不同的地方,碰到不同的人,就会变成不同的角色。
三、不同的我
1、交代要求:
a、三个朋友一组共同游戏,解决信封里的四个问题。
b、根据图片上的内容想一想,说一说小美可能会是谁。
c、当老师说:时间到,游戏结束。
2、幼儿分组游戏,老师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。
3、交流分享:
(1)要求:根据信封颜色分成四组,教师滚动PPT随意切换场景
第一轮:根据随机图卡进行必答。
第二轮:根据随机图卡进行抢答。
答对则加一分,答错则继续抢答。
(2)滚动播出PPT
(3)交流分享图片
提问:小美来到了哪里?这时她是谁?
小美遇见了谁?这时她是谁?
小结:原来我们来到同一个地方,但是在不同的位置上,我们的角色可能也是不一样的。
四、人群中的“我”
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《我》。
附:故事
《我》
我,
在男孩眼里,是女孩,
在宝宝眼里,是姐姐,
在爸爸和妈妈的眼里,是女儿小美,
在奶奶眼里,是孙女小美,
在叔叔眼里,是侄女小美;
我,
在老师眼里,是学生,
在狗狗眼里,是人类,
在长颈鹿眼里,是小不点,
在外国人眼里,是中国人,
在X光“眼”里,天哪!
我,
在画家眼里,是模特儿,
在玩具店的阿姨眼里,是小顾客,
在另一个小美眼里,是名字一样的小朋友,
在不认识的人眼里,“这是谁啊?”,
在热闹的大街上,是人群中的一个。